1898年1月7日,《臺灣新報》上出現了一位署名さんぽん(三本)的作者,自此開始連載了54回的日文小說。這篇題為〈艋舺謀殺事件〉的作品,不僅為台灣本地推理敘事打了頭陣,也讓連載小說在報刊上站穩腳跟,著實改變了文學史。由於外在政治局勢的影響,使得那段時間有關台灣的日語作品,被遺忘且消失於歷史長河。這段空白許久的歷史,經由譯作者既晴的努力,重新現身於大眾眼前,讓我們得以一窺當時堪稱劃時代的犯罪小說,是如何精彩。
1898年1月7日,《臺灣新報》上出現了一位署名さんぽん(三本)的作者,自此開始連載了54回的日文小說。這篇題為〈艋舺謀殺事件〉的作品,不僅為台灣本地推理敘事打了頭陣,也讓連載小說在報刊上站穩腳跟,著實改變了文學史。由於外在政治局勢的影響,使得那段時間有關台灣的日語作品,被遺忘且消失於歷史長河。這段空白許久的歷史,經由譯作者既晴的努力,重新現身於大眾眼前,讓我們得以一窺當時堪稱劃時代的犯罪小說,是如何精彩。